链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由于相关调查数据很难获得以及很多老年人也不愿主动报告),所以要了解老年诈骗的发生率还是比较困难。
然而,据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较40岁的人群受骗的机率高34%,在2014年纽约有5%的的老年人报告其经历过财务诈骗。请注意,这个5%的比率是严重被低估的,实际数字应该远远大于这个比率。
关于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受骗,简单的归纳总结一下:
1.信任度随年龄增长而显著提高。主要表现为年纪越大,越倾向于相信他人。
2. 认识诈骗的能力可能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导致他们更容易成为诈骗者的目标。
3. 骗局迎合了老年人的心理及有关方面的需求。例如,对于退休保障的担忧,健康和医疗的需求,担心依靠他人等等。
列举几个事实:
·并非只有富裕的老年人会成为行骗/诈骗的对象,那些处于低收入水平的老年人也会;
·并不是只是陌生人会对老年人行骗,家人/亲戚/朋友也会;
·女性较男性更容易成为诈骗者的目标;
·房产拥有者;
·家庭结构
如何预防?
世界比较通用的做法是教育和大众关注。当然,也有法律方面的措施,但目前在中国来讲还是相对来讲较为昂贵且不切实际,非普通人可以负担)。因此,预防老年诈骗首先应该从认识诈骗开始。
在此用借用美国的例子以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讲讲老年人比较容易被骗的几个方面
1. 健康保健方面
主要是健康/医疗方面,在中国主要表现在推销保健品。一般都是小年轻亲切地叫着“大爷大妈”,然后夸大产品对健康的神奇疗效就把这些钱骗了
开药,特别是开一些特别的价格高昂的药品以及进行非必要的检查及治疗。这在美国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此类诈骗其实钱还不是最主要的,最麻烦的是药物对老年人身体的负面影响难以估计。在中国应该类似的情况也不少……
2. 身后事的处理
这一类诈骗主要就是关于墓地以及葬礼的安排等等。在中国常见的例子大概就是那些推销墓地林园的,一般都是免费开车说带你去玩玩,然后顺便介绍他们公司提供的什么一条龙服务。这些诈骗主要针对的就是那些空巢、独居/鳏寡的老年人,利用他们对此类服务的需求,对类似服务收费不甚明白及对市场不甚了解的弱点。
3. 抗衰老产品
这一点真是有很多话想讲。人人都怕老,特别是女性。因此,抗衰老产品也是越来越受欢迎,假的Botox以及非医疗机构注射更是充斥市场。无论在中国还是国外,抗衰老产品的监管仍旧是问题。因此,这一方面的消费决策也需谨慎。
4. 电话诈骗
这个电话诈骗形式就多了,但有意思的是看看中外,其实方法都差不多。举例
a. 骗子可能会告诉长者他有大笔的钱,但是因为某种原因他不能把这笔钱存在自己的账户,为此,只要对方愿意,他/她愿意支付一笔费用。诈骗者会要求对方提供银行个人账户信息,从而取走大笔款项。
b. 假装熟人借钱或者谎称亲人遇到某紧急事件需要钱。这一类电视新闻里演绎很多了,就不一一叙述。
c. 冒充一些慈善机构,索要慈善捐款……这在中国还未普遍,但从其他国家/地区的情况看,亦有大量类似诈骗案件。
5. 网络诈骗
这一类诈骗类型多种多样,主要是利用了老年人对于电脑和网络可能不熟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网页、邮件等方面……这一点就不加叙述了,比如假的防毒软件、利用网上安全漏洞,或者收到的邮件等等。
6. 投资诈骗/陷阱
当今社会真是到处投资陷阱。老年人为了将来的退休做准备,或者是想要追上通涨,都会有一笔为数不少的存款,而诈骗集团就利用老年人的心理,推出一系列高风险理财产品,例如,可能故意把收益夸大,闭口不谈投资风险等等。
暂时列举那么多,其实还有关于房产、逆按揭、虚假中奖信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