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今日立秋 你知道上海有哪些有趣的风俗吗

今日立秋 你知道上海有哪些有趣的风俗吗

时间:2023-08-09 10:06:57 来源:互联网思想 浏览次数:24 我来说两句(0) 字号: T T

今日立秋节气。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万物始为“立”,立秋也意味着秋天的起始。当秋天来临,是否我们不用再受高温蒸煮之苦?立秋又有哪些有趣的物候现象和风俗习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01 |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

立秋有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前两候描述的都是天气现象,“一候凉风至”,是指立秋时节阳气开始收敛,空气中开始出现一丝凉风。尽管立秋代表着秋天来临,但是在我国南方地区,这个时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依旧强盛,高温天气仍会持续,我们不得不继续待在“三伏”之内,感受“秋老虎”肆虐。

尽管白天秋阳酷暑,傍晚的风,仍会提醒着人们盛夏即逝,秋风渐凉。在这个时节,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也非常活跃,一夜雨后初晨的茫茫白雾,就是“二候白露生”的来历。

本周上海以多云为主,午后多局地阵雨或雷雨天气,气温起伏不大,最低在27~28℃,最高在33~34℃。这天天直逼高温线的气温+午后雷阵雨的组合,跟“下开水”区别也不大了,大家出门要记得带上晴雨伞,既能遮阳,也可以预防突如其来的雷阵雨。

02 |寒蝉凄切,骤雨初歇

“秋”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禾谷熟也”,因此秋天是禾谷收获的季节。立秋之际蓄热、饱水是禾谷籽粒成熟的重要前提,因此这一时节田间作物对水分要求迫切,正所谓“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而感受到秋风秋雨的肃杀,一种昆虫的鸣叫声也开始多起来,这就是“三候寒蝉鸣”。

在七八月份,正是蝉最活跃的时候。经过暑热,蝉的若虫开始破土而出,爬上树干吸取树汁,经历一次次蜕皮,羽化成虫。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若虫都有步入“成年”的幸运,因为处在若虫时期的蝉,富含高蛋白,容易捕捉,因此常成为人们傍晚的野趣,餐桌的美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知了猴、消息牛。

“金蝉脱壳”

没有被捉住的若虫,就可以继续自己幸福的“蝉生”,长成之后,寻找伴侣,繁殖后代。蝉通过鸣叫来吸引伴侣,因此“蝉鸣”并不是在“悲泣”,而是繁殖策略。

雄蝉的腹基部有两个叫做“音盖”的小圆片,音盖内侧有一层透明的薄膜,就是蝉的发声器官——“瓣膜”。蝉通过瓣膜振动而发声,而音盖的作用相当于扩音器,我们就听到了响亮的叫声。

值得注意的是,雌蝉的腹部没有音盖和瓣膜,因此只有雄虫可以鸣叫。在上海自然博物馆缤纷生命森林音乐家展区,有蝉鸣原理的展示,欢迎前往参观。

03 |立秋咬秋

在立秋这天,民间素有“贴秋膘”、“咬秋”等习俗。在南方地区,“咬秋啃瓜”约定俗成,正是“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在上海,瓜王自然是“南汇8424”,而麒麟瓜、金山小皇冠也是不错的选择。西瓜的果实类型为“瓠果”,是一种肉质假果。被食用的瓜瓤,其实主要是其肉质膨大的胎座,也就是供种子着生的部位。

在补了“秋膘”之后再来块爽口甘甜的西瓜,清热润燥,“秋燥”就这么被啃掉了。除了西瓜,在这个时节还可以多吃些滋阴润肺的时令佳品,如秋月梨、桃、银耳、百合、椰子水等。

04|乞巧节女儿染指红

今年立秋第三候的最后一天,是七夕节。七夕又叫女儿节、乞巧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傍晚借着“牛郎织女”的故事,拜七姐、求巧艺、祈姻缘,主打一个爱情主题。爱美的女孩们更是将凤仙花捣碎敷在指甲上,将指甲染成红色,为自己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是凤仙花科凤仙花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花期集中在盛夏初秋,此时正是开的最好的季节。凤仙花花色艳丽、线条柔美,常做庭院种植。南方乡下的庭前屋后,经常可以看到凤仙花摇曳的影姿。

凤仙花是一种天然的染色剂,它的花瓣中带有一种天然的红棕色色素,在唐朝就有宫女用这种花来装饰自己指甲的记载,正是“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因此凤仙花又被称为“指甲花”。

在花瓣捣碎的过程中常加入明矾,可保颜色的鲜亮持久。染成的指甲红棕色里透着橘调,非常显白,爱美的女孩,不妨一试,秀一手自然的美丽哦!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 0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